八路军各师主力陆续向平原地区挺进。1938年12月,第129师主力挺进冀南,第120师主力挺进冀中,第115师主力挺进山东。与此同时,中共领导的山东各抗日游击支队,统一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与到达山东的第115师部队一起巩固与扩大山东抗日根据地。1939年2月,八路军总部以第4纵队为基础组成冀热察挺进军,执行巩固平(今北京)西、坚持冀东、开辟平北的任务。第115师第344旅旅直一部进入冀鲁豫边区,3月,与当地武装合编为冀鲁豫支队,创建冀鲁豫边抗日根据地。第129师主力在冀南抗日根据地军民的支援下,粉碎了日伪军3万余人的“扫荡”,巩固了冀南抗日根据地。不久,当日军转向“扫荡”山区根据地时,第129师主力返回太行山区。第120师主力开赴冀中,协同第3纵队粉碎日伪军的围攻,初步巩固并扩大了冀中抗日根据地。12月,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晋西北形势紧张,第120师主力奉命于翌年2月返回晋西北。第115师主力于1939年3月到达鲁西地区后,大力发动群众和开展游击战争,接着进入泰山以西和鲁南地区,打开了鲁西、鲁南的抗战局面。8月,为统一山东地区八路军的指挥,组成了八路军第1纵队指挥机构。
1939年12月,在八路军对日伪军进行艰苦的反“扫荡”作战之际,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派兵首先进攻陕甘宁边区的八路军留守兵团,接着进攻晋西和晋西北、晋东南以及冀南等地的八路军和山西新军。八路军和山西新军遵循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确立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和“有理、有利、有节”的反摩擦斗争原则,展开自卫反击,打退国民党顽军的进攻,保卫了抗日根据地,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此后,山西新军进行整编(仍保留晋绥军番号),加入八路军的战斗序列。
现代城市铜雕就像城市的眼睛,最能反映出城市的风采和神韵。作为空间艺术的城市铜雕,虽然是隶属于环境的存在而存在,但城市却积极主动地给环境以充实,增强人们对于环境的主观意识。和其他铜雕一样,城市铜雕经历了惨淡、曲折的过程,已经走过了百年的历史,在21世纪城市铜雕该何去何从呢?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城市铜雕和城市铜雕的共同点在于不能仅仅停留在上个世纪的旧的观念中,不能停留在城市铜雕与建筑的比例、体量、空间、色彩、材质等等关系上,而要进一步地探求城市铜雕在现代城市中人在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中的作用,特别是人与自然、心理、历史、文化、精神等方面的关系。作为一种环境艺术,城市铜雕应该如何和整个城市呼应、交融,美国城市铜雕的发展或许能给我们某些有益的启示。